日本篇(3)用「科學特性地圖」選核廢料處置場址

2022-06-22

2015 年公布修正後「最終處置方針」,推出「科學特性地圖」,以此為討論基礎與標準,開啟全國對話活動。

日本經產省 2013 年成立「核廢料工作小組」、「地質處置技術工作小組」,並召集各方領域的專家學者,研商科學討論特性與基礎標準,此研究結果於 2017 年 4 月彙編成「科學特性地圖」,並於同年 7 月 28 日公布。

由於「科學特性地圖」與所有地方政府有高度相關,因此在發布之前,日本經產省產業大臣(如同我國經濟部部長)向所有地方政府首長致信,說明情況與目的,信件內容表示此舉為國家最新措施,涉及各地自治團體,高放射性廢棄物的存在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應由當代人民負責並制定國家基本方針。為了獲得全國民眾理解,中央政府決議站在前面,為此具體措施提出「科學特性地圖」,並於 2017 年 5-6 月向全國 9 個城市舉行研討會,後續更將持續各地對話。

科學特性地圖,以地質條件及運輸限制,作為特性分類

此地圖根據現有的全國數據,以 200 萬分之 1 的比例製作,利用一定條件和標準,客觀整理火山和斷層活動等自然現象可能帶來的影響,包含地下深部地基強度及地溫狀況等與地層相關特性,嘗試以科學角度彙整,並以全國地圖方式呈現。在選擇進行地層處理的場所時,此地圖提供了一個具備科學特性、及此特性如何於全國分布的資訊,並作為後續溝通對話的基礎文件。

圖片來源:https://www.numo.or.jp/kagakutekitokusei_map/about.html

科學特性大致分為兩類,一為地質條件,二為運輸限制。

前者判斷方式,如該區域在火山半徑 15 公尺內,即屬於位在火山周圍,此外地下水酸鹼值若小於PH 4.8 就屬於酸度過高等,是利用準確數值來定義超過多少範圍即屬於地質不合適之地區;後者基於日本現有玻璃固化體均暫時存放在青森縣六所村的高放射性廢棄物貯存管理中心,未來主要將使用海運方式將這些高放射性廢棄物運送至最終處置設施,配合短程的陸路運輸,因此還要考量運輸工具在一天之內可以移動的時間與距離、運輸途中是否可能受到不可抗等因素,建議陸路運輸距離越短越好,因此近沿岸20 公里為最為理想地區。

基於上述地質與運輸條件,遂將「科學特性地圖」分為四種顏色標示,以深綠色和淺綠色屬於比較合適區域,但仍需通過 NUMO(日本原子能環境調整機構)進行的三階段選址程序,才能確定是否符合最終處置場建設條件。

儘管如此,此地圖為公眾深化討論邁出重要的第一步,讓更多民眾關注並加深理解,在擇定合適場址時,理性思考應考慮哪些要素,及這些要素在日本全國如何分布,有助於消除民眾對於日本國內因憂慮地震與火山活動而認為並無合適場址的印象。

  • 橘色:符合任何 1 項地質不適合的條件均以橘色標示,占全地圖約 30% 的面積
  • 銀色:未來有可能進行挖掘開採的地區則以銀色標示,占全地圖約 5% 的面積
  • 深綠色:比較適合區域,靠近沿岸
  • 淺綠色:比較適合區域,靠近內陸

日本經產省與 NUMO 認為,提出「科學特性地圖」後,不僅是地球科學、技術方面,尚須進行地層處理工作,過程中如何與社會現實層面的討論,即為最重要的課題。在特定區域接受選址程序,重要的是應讓在地民眾透過討論,形成協議,因此從文獻調查前開始,應設置各種參與方式。

NUMO 參考瑞士案例,成立「對話平台」,邀請專家學者,展開與在地的溝通,不僅如此,除了選址建設安全等問題,更應深度討論對該地區未來藍圖的討論。



相關文章

加拿大篇(1)高放射性廢棄物如何處置?政策過程與公民參與機制
加拿大篇(1)高放射性廢棄物如何處置?政策過程與公民參與機制

加拿大正處於高放射性廢棄物的選址階段,跟我們一同來了解加拿大會如何選出適合的場址,以及如何增進民眾對於選址的了解與溝通。

2023-12-08
各國知識
「低放射性廢棄物選址」怎麼吵架了?
「低放射性廢棄物選址」怎麼吵架了?

低放射性廢棄物的處理,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與台電公司曾嘗試不同途徑,卻因各種結構性因素而停滯,目前多數低放射性廢棄物仍放置於蘭嶼、核研所,以及各核電廠內。 為什麼低放射性廢棄物到現在還找不到最終處置場呢?

2019-11-11
核廢政策爭議
「核廢料跟原住民族部落」怎麼吵架了?
「核廢料跟原住民族部落」怎麼吵架了?

核廢處理政策中,除了常見的環境不正義議題,更可能包含了政府對原住民族的歷史壓迫。本篇文章將以核廢料選址現況結合我國原住民族土地正義脈絡,一同了解原住民族部落與核廢料的政策爭議!

2023-12-01
核廢政策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