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
隨著網路科技日益發達,從傳統媒體(如報紙、廣播等)到目前新興的社群媒體與各種交流討論管道都成為民眾發表意見的平台,如民眾透過新聞的粉絲專頁看到與核廢料相關的議題,會進行留言撰寫或轉發貼文到個人版面上。
以線下與線上、實體與虛擬混合形式形成公共政策的網路輿論,而善用網路輿論於所有公共政策階段,對於政府作為公共政策議題的主管機關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方法與工具。
網路輿情分析的方法與流程
網路輿情分析(internet/online public opinions analysis)作為一種大數據(big data)分析方法,企圖蒐集與分析流通於線上的大量(volume)、快速更新與傳播(velocity)於多元線上管道(variety)而且有時真假難辨(veracity)的多媒體文本。
以創新民主中心的核廢料研究議題為例,本研究以大數據方法蒐集核能議題在國內社群討論資訊,尤其是核廢料議題方面的討論內容。我們蒐集了近一年國內社群的相關資料,上述社群包括:Facebook、論壇或討論區、Youtube等。
將上述文本資訊處理成結構化資訊,並解析文字背後的關鍵詞、情緒與立場意向等,其具體步驟可簡要呈現如以下流程圖,並為各位解析網路輿情Z分析如何應用在核廢料議題研究。
- 確認主題設定關鍵詞:
首先需要先確認研究主題,並初步界定蒐集資料時間、線上管道與研究主題關鍵詞。
在核廢料議題研究中,我們會先設定蒐集資料時間(約一年左右)、管道會集中在社群媒體以及新聞,關鍵詞包括:核能、核電、核四、核燃料棒、核廢、非核家園、核電廠等與核廢有關的詞語。
- 瀏覽主題文章並蒐集議題與子議題關鍵詞:
瀏覽文章與設定子議題與關鍵詞為輿情分析當中相當重要的環節,以聚焦所需內容和排除無關資料。
- 擴充議題關鍵詞:
針對議題持續設定相關議題關鍵詞。
- 瀏覽議題相關文章並蒐集議題與子議題關鍵詞:
所有的議題都有許多不同的討論面向,以核廢料為例,有許多需觀察的子議題,從主議題延伸出子議題再穿插其他相關議題,可以更清楚了解社群所討論的內容。
- 設定排除關鍵詞與手動排除雜訊:
關鍵詞的設定有些是基於網友討論使用的網路語言,有些字眼較怪異,研究者需要根據主題進行排除無關字詞。
- 完成議題資料蒐集與子議題分類:
以上步驟持續嘗試修正,通常整段流程需有一半時間與心力投注於此關鍵詞設定與試作。
- 分析網路輿論內容:
常見的網路輿情分析如下表,將由系統產出圖表與內容,並連結至相關文章。
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民主創新與治理中心 (2024)。113年度核廢社會溝通規劃案。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輿情分析的相對優勢與限制
相較於傳統的民意調查方法如電話或網路問卷調查,網路輿情分析得以在更為自然(非問答情境)且即時地反映民意演變。除了上述常見的分析與呈現形式,也能透過質性文本分析進一步歸納民眾於線上公開管道中的多元意見,甚至得以爭取應變的時機。
然而另一方面,網路輿情分析也有若干限制值得關注與妥善處理,尤其是自然情境下可能被動員(帶風向,甚至操控或偽造)的民意代表性(因為並無嚴謹的抽樣程序),也使得政府必須謹慎地區辨其網路輿論的品質。
民眾光是以核「廢」料這個名詞在討論時,就有可能包含著負面意涵,從而被機器判定為負面態度;另外,幾次在網路上有較高熱度的事件,幾乎都是帶有負面或民眾不悅的事件(如:停電、跳電…等),從而使情緒判斷結果最後導致負面態度多於正向態度。
真正支持特定政策議題的民眾不一定會從網路發聲支持,而反對者較有可能透過網路輿情找到反對的線索,從而去更好的制定警示或回應策略,緣此,政府不應該單看民意調查結果而認為一切沒問題,也應關注網路輿情結果,進一步了解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更加努力的去傳達溝通政策理念並爭取支持。
緣此,如何妥善搭配傳統民意調查方法與網路輿情分析,皆已成為數位時代公共治理的基本素養。
結論
利用輿情分析,找出核能議題與核廢料議題的討論現況,以及重點討論/議題內容。從議題去確認溝通的內容是什麼,去建立民眾的信任感,先從提升好感度開始,扭轉機關形象再去解釋議題的重要性,也可透過較中立的角色、網紅或專業人士協助宣傳,降低民眾的敵意提升說服力。
從這樣的角度,我們可以進一步的思考,網路輿情作為與民意調查不同的資料,其價值也體現在對於議題民眾討論的話題與輿情焦點,從而更動態的知道民眾的思考與想法。
網路輿情分析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和發展潛力,深入研究其方法論步驟及特點,我們可以更好地應用這項技術,為政府和企業的決策提供更準確、更全面的參考。
網路輿情能夠協助公部門擬定政治溝通的策略,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輿情提供取得民意的另一種方式,可以迅速反映民眾的情感和意見內容,讓政府及時調整政策並回應,避免潛在的政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