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召開「核四斷層事證確鑿」記者會,指出核四面臨斷層的耐震度不足

2021-11-26

斷層事證確鑿 學者:核四耐震度遠遠不足

【2021-11-26 大紀元時報 第A8版 綜合新聞 【記者徐翠玲/臺北報導】】

核四公投即將到來,臺大地質科學系教授陳文山25日說,過去核四廠的耐震係數估太低,專家會議要求台電重新計算核四海域斷層的地動值,也要求原能會必須公布最新評估的耐震係數,結果核四廠外海斷層的地動值是0.56G,另一個估算是0.68G,都超過核四建廠時的耐震係數0.4G。

陳文山在全國廢核行動平臺記者會上表示,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於2009年彙整過去臺灣東北海域的斷層研究,指出核四海域的斷層會繼續朝東延伸,長度可達約90公里。台電2013年地質調查只針對海岸線50公里範圍內,所以報告才會估算斷層長度僅34.5公里。

陳文山提到,過去台電在報告中將斷層線型分成不相連接的3段或4段,每段僅10幾公里,讓地動值看起來落在最大只有0.02G,小於核四耐震係數的0.4G。但這些必須連接起來,因為斷層雖然在地表呈現斷斷續續的線型,在地底下其實會連接成為一條更大且更長的斷層。

關於核四廠區下的「S斷層」,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表示,過去台電的調查都當作存疑的破碎帶,一直到2014年施工大範圍開挖,斷層才全面顯露出來,當時也做了地質調查、地質測繪,大比例尺的地質圖都顯示斷層帶是清楚的,不是破碎帶而已,這條斷層有活動性是很可能的。

李錫堤強調,目前核四工程的耐震可以說是無法補強。由於S斷層往地底下延伸至少十公里,地殼一錯動,再厚的混泥土都是螳臂擋車、直接剪斷。101大樓、水壩工程都是採高標準,每五年一次整體性安全評估,地質資料、地震資料、研究方式都要更新,但目前核電廠的地質標準要求並不是最高的。

臺灣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李昭興表示,東北海域的龜山島是一個活火山,距離核四只有22.4公里,花瓶嶼、棉花嶼和彭佳嶼,附近都有探測到火山,都還有待調查。核電廠內有如此寬的斷層帶通過,核四可能是唯一的例子。臺灣憑什麼有信心說隨便在核四後山挖個洞把核廢料放進去?核四重啟是困難重重。

相關文章

日本篇(2)現有核廢料怎麼處置?如何選址?
日本篇(2)現有核廢料怎麼處置?如何選址?

針對核廢料的選址與處置,日本在組織權責、社會溝通、法規辦法等方面做了什麼努力?讓我們一起來參考及研析。

2022-06-22
各國知識
日本篇(1)福島核災後,日本核電政策走向
日本篇(1)福島核災後,日本核電政策走向

2011年311福島核災後,日本的核電政策做了哪些調整?長年累積的核廢料又該如何處置?讓我們一起來參考及研析。

2022-06-22
各國知識
澳洲篇(1)放射性廢棄物社會溝通機制怎麼做?
澳洲篇(1)放射性廢棄物社會溝通機制怎麼做?

透過澳洲案例,一同來了解當核廢存在於內閣制國家,我們可如何透過組織進行社會溝通,來落實不同功能的政策溝通。

2023-03-27
各國知識